当前位置:首页>诗词大全>刘方平

月夜

〔唐代〕刘方平

gēngshēnyuèbànrénjiā
běidǒulángānnándǒuxiá
jīnpiānzhīchūnnuǎn
chóngshēngxīntòu绿chuāngshā

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译文

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夜色深沉,月光斜照半边庭院,北斗星横在天上,南斗星也已西斜。

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,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。

夜色深沉,月光斜照半边庭院,北斗星横在天上,南斗星也已西斜。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,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。
注解
1
更深:古时计算时间,一夜分成五更。更深,夜深了。
2
月色半人家: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,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。
3
北斗: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。
4
阑干:这里指横斜的样子。
5
南斗:有星六颗。在北斗星以南,形似斗,故称“南斗”。
6
偏知:才知,表示出乎意料。
7
新透:第一次透过。新,初。
赏析
唐诗中,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。或咏春景而感怀,或望明月而生情思。此诗写春,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,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,写月,也不细描其光影,不感叹其圆缺;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,这样,夜色不至太浓,月色也不至太明,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。开头两句“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 ”颇有画意。夜半更深,一片寂静,诗人窗前眺望,只见银白色的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,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,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。那迷人的月光又把诗人诗人的视线引向了天空,在群星闪耀的夜空中,他看到了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有已横斜。这两句从庭中的月光写到天上的群星,随着视线的转移,画出了广阔无垠的空间,意境开阔。在这寥廓的画面中,有月色、星斗、人家,透过画面,我们还看到了一位不眠的诗人。后两句“今夜偏知春气暖.虫声新透绿窗纱”,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,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,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。又有“新透绿窗纱”补加,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。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,再让它通过“绿窗纱”,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,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,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。从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,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。因此。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。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;便是生活在乡村,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。今夜虫鸣,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,谁去注意它,这须得有心人,还应该有一颗诗心。一个“新”字,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,既是说清新,又有欣悦之意。这首诗描写细腻,刻画传神。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,从气候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到春的信息,用平淡无奇的字句,淡淡几笔,即将一片夜景绘出,热情讴歌了那蕴含勃勃生机的早春景色,生趣横溢,逗人情思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创作背景

刘方平的诗

  • 春怨

    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

  • 月夜

    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


关于春天的诗

  • 青阳

    青阳开动,根荄以遂,膏润并爱,跂行毕逮。霆声发荣,壧处顷听,枯槁复产,乃成厥命。众庶熙熙,施及夭胎,群生啿噬,惟春之祺。

  •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

    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喧鸟覆春洲,杂英满芳甸。去矣方滞淫,怀哉罢欢宴。佳期怅何许,泪下如流霰。有情知望乡,谁能鬒不变?

  • 渡青草湖

    洞庭春溜满,平湖锦帆张。沅水桃花色,湘流杜若香。穴去茅山近,江连巫峡长。带天澄迥碧,映日动浮光。行舟逗远树,度鸟息危樯。滔滔不可测,一苇讵能航?

  • 登池上楼

    潜虬媚幽姿,飞鸿响远音。薄霄愧云浮,栖川怍渊沉。进德智所拙,退耕力不任。徇禄反穷海,卧疴对空林。衾枕昧节候,褰开暂窥临。倾耳聆波澜,举目眺岖嵚。初景革绪风,新阳改故阴。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祁祁伤豳歌,萋萋感楚吟。索居易永久,离群难处心。持操岂独古,无闷征在今。

  • 入彭蠡湖口

    客游倦水宿,风潮难具论。洲岛骤回合,圻岸屡论奔。乘月听哀狖,浥露馥芳荪。春晚绿野秀,岩高白云屯。千念集日夜,万感盈朝昏。攀崖照石镜,牵叶入松门。三江事多往,九派理空存。灵物郄珍怪,异人秘精魂。金膏灭明光,水碧辍流温。徒作千里曲,弦绝念弥敦。

  • 春别诗四首·其三

    江东大道日华春,垂杨挂柳扫清尘。淇水昨送泪沾巾,红妆宿昔已应新。